方头,顶部略呈弧形,向下渐收。簪头近边缘处饰一周联珠纹,内饰牡丹缠枝花纹,衬以碎点纹。簪身用碎点线饰两朵卷云纹,卷云纹间有压印铭文,但已不可辨识。簪又名笄,原是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,后来成为妇女绾髻的专用首饰。簪的最简单形式为一端磨出尖头的短圆棒,复杂者则其另一端膨大且雕出花纹,还有一种簪中部变细。早期簪多为骨质或玉石质,后来才发展出金簪。
唇微外翻,口呈五曲葵形;弧腹,呈五瓣花形,以水波纹状粗线分割成五部分;腹下为喇叭形高圈足。盏心凸饰一朵五瓣花,每一花瓣上装饰一片细叶,叶边饰小圆圈纹,花叶相依,浑然一体。
两盏形制相似。方唇,直口,斜腹,圆底。整体呈长条五棱瓜形。瓜柄扭成一圈;瓜蒂处饰五片叶子,每片饰细密叶脉纹;瓜棱内用小鱼子纹饰成卷草纹,近瓜脐处饰双卷叶折枝花纹,内以小碎点纹衬地;瓜脐外鼓,上饰小碎点纹。瓜脐边錾铭“齐”字,可能指器物的拥有者。
尖唇,侈口,直壁,弧腹,腹下为喇叭形高圈足。素面。圈足外壁錾铭“吉”字。
钗头方平,钗身细圆;大多数钗尖呈圆柱形,只有一件略呈六棱柱形。5件为素面;9件钗头有纹饰,纹饰基本上是用双线饰正反连续的三角形,每个三角形内饰小圆圈纹,呈“品”字形排列。钗头和钗尖上压印有铭文,有“张家十分”、“张十二郎记”、“汪家造十分”、“何三郎记”、“ 造张家记”、“寺街张家”、“瞿家十分”、“ 郎周记宝”等内容,可能都是制造商家的标识。
目前所知的唐代银盆均为敞口,最大的一件为法门寺“浙西”银盆,口径达46厘米,比此盆略小。这类银盆在江苏江浦南宋张同之夫妇墓、江苏溧阳宋墓也有出土,均为宽折沿,但口径只有20厘米左右,远没有此盆宽大厚重。
盏口呈六瓣形,瓣尖高而外撇, 高圈足呈喇叭口形;盏身也呈六瓣形,内外两层叠压,每层三瓣;内底中心凸饰六瓣鎏金花一朵,花蕊呈圆形,蕊心饰鱼子纹。托盘呈莲花瓣形,两层莲瓣,交错叠压。盏足外壁刻铭“史氏妆奁”,属器物名款。
圆唇,直腹,高圈足。杯身由内外两层构成,中空。口部饰一周雷纹,腹中部满饰整齐的卷云纹八层,腹下部则饰一周双层叠压形团云纹。高圈足的直口上以小碎点连成线錾刻一周卷草纹。杯腹浮雕双龙,其中一条龙上身扭曲向上,两前爪攀于杯沿,可活动的龙头伸于杯口内。
一对。力士立于山石座上,头戴三珠冠,裸露上身,下裹短裙,裙腰外翻。右手握拳上举,左手用力伸掌向下,腰右扭。山座下有长方形基座,基座四面镂雕壸门。
观音倚坐于方形须弥坐上,头戴宝冠,冠前有化佛,上二手举头顶,中二手胸前合十,下二手分别于双膝上执法器,两侧各有二十余支手臂呈扇形展开,手中各执法器。双脚各踏小莲座上。像座下方有二层基座,基座正面与后面均镂雕壸门。底层基座上有三个孔,原来当有护法与香炉。
菩萨结跏趺坐于圆形平座上,挽高发髻,颈部有蚕纹,项圈上悬饰宝相花和铃铛。腰部有修补痕迹,内衣外束带,外着喇叭袖衣。右手举胸前,五指向上,掌心向外,左手残,从残痕看,似为横置腹前。露出双脚。
观音头戴高冠,冠前立化佛,头侧宝缯垂下。胸前饰璎珞,披帛绕臂下垂,上身挂络腋,下裹长裙。左手持净瓶于体侧,右手举柳枝。立于束腰仰覆莲座上,莲座底部有高高的基座。
菩萨头戴高冠,冠前饰宝珠,头侧宝缯垂下。颈部有六道蚕节纹,穗状璎珞交叉于腹前,披帛绕臂下垂,裸上身,下裹长裙,裙腰处系短带。左手于体侧持净瓶,右手举柳枝,残。立于圆座上,座呈莲花形,镂空。
圆雕观音立像。头戴三叶高花冠,冠前饰一佛,化佛结跏趺坐,有圆形头光,施禅定印。冠两侧垂缯带,带上饰珠链。长发垂肩。戴项圈,上身挂络腋,腋带一端垂胸侧,下系长裙,裙上端外翻,裙腰呈粗绳状。肘部及双手均为出土后补塑,立于仰莲圆台上,圆台下有圆形座基。
圆雕菩萨坐像,有椭圆形头光,头光中心饰太阳纹,头顶挽高髻,戴三叶高冠,耳际束发,戴圆形耳环,冠侧垂缯带、珠链,长发披肩。戴项圈,圈上悬饰,挂两串璎珞,璎珞相交于腹前,相交处饰花。上身斜挂络腋,腋带一端垂左胸侧,腹微鼓,身体曲线明显,下着长裙,长裙上端外翻,裙纹凸起,倚坐于束腰仰莲圆座上。双手及肘部以下均为出土后修补。通高117、像高86厘米。
圆雕菩萨立像。有圆形头光,高发髻,戴三叶冠,冠侧垂缯带,上身斜披络腋,下系长裙,裙上端外翻,裙腰呈粗绳状,帛带顺体侧下垂。戴项圈,胸前悬饰,两串璎珞相交于腹前,相交处饰圆形宝珠,立于仰莲圆台上,圆台下有方形座底,头光后有铭文五行。手为出土后补接,腰部及头光后面有修补痕。通高123、像高90厘米。
圆雕菩萨立像。头挽双髻,戴三叶花冠,冠前立一佛像,头后有插头光用的榫头。缯带垂肩,戴项圈,胸前悬双凤含绶佩饰,戴双环状手镯,上身着僧祗支,系带。下裹长裙,裙腰外翻,两腿间垂带挽结,立于仰莲圆台上,圆台下有方形座基。
细螺发,肉髻略向前倾,戴宝冠,宝冠呈带状束于头前部,冠上镶满各色宝石。脸部瘦削,下巴略尖,双耳垂肩,颈部光滑无纹。披袒右肩袈裟,左肩前、后各有袈裟一角垂下,右臂、右肘上各戴一只臂钏,腕部戴一只手镯,手镯和臂钏上均镶满宝石。双手除拇指外,余四指均戴华丽的指套,左手仰掌横置腹前,手心置圆形小珠,右手抚右膝,结跏趺坐于三角形平座上。
直口有颈,腹身圆鼓,下收接于圈足,腹最宽径偏于上部。器身与盖四面皆有扉稜。覆豆形盖,顶有圈足形把手,扉稜间凸铸四个渦纹凸泡,盖的子口插入器口与器身吻合。肩上有立体羊头饰的对称双耳,腹下另有一兽头形小耳。器肩上环列六个圆渦纹凸泡。
盖饰立体昂首状蟠龙,角呈十字形枝叉状,前足踞于盖顶,蟠龙背上有扉棱,身饰双回纹,龙首下正中饰一蝉纹,外饰云雷纹。器身为直口,束颈,颈部饰两周弦纹。肩部有一对怪兽形衔环耳,双耳间饰立体盘角羊首,羊首下饰牛纹,牛纹两侧饰相向的卷身夔龙纹。以云雷纹为地。下腹两面饰有兽面纹,一面有一羊头小耳。圈足上饰一牛纹,两侧为相向的夔龙纹,亦以云雷纹为地。
圆弧形刃。器的后部成燕尾形叉口,口内有凹槽以装柄,叉口外沿两面饰双线人字纹。
覆豆形盖,顶饰一蟠龙,盖钮四周饰饕餮纹,饕餮纹下嵌有绿松石,盖身饰四牛相向而跪,两牛之间饰变形牛头。双耳为立体牛头形,牛跪于肩上,牛尾间饰立体羊头。腹下收,圈足,腹下有一牛头小耳。器身镶嵌绿松石,颈、肩、圈足上各饰弦纹两道。
盔形盖,饰四鸟形扉棱,扉棱间饰夔龙,扉棱则为夔鼻。肩部两长鼻形立体象头耳,双耳中间亦饰立体象头。腹下有一兽首小耳。颈有弦纹两道。器身,圈足以扉棱为界分为四组相同纹饰。每组分上、中、下三层。肩上、中间饰一蟠龙,两边间以夔纹;腹部饰浓眉大眼夔龙,张口蜷身,一趾四爪分明;圈足上饰一跪牛。通体以云雷纹为地。
整体分为上面的甑部和下面的鬲部,可以拆分。甑直口,方唇,两方形附耳;直腹,下部内收。鬲束腰,三袋形足中空成凹槽形;裆部以上有三个云朵状环形耳。口沿下饰一周变形云纹,耳部外侧饰水波纹。甑腹部纹饰分为四层,分别饰方形十字斜线雷纹,螺旋状乳钉纹及12组变形凤鸟纹。腰部饰一周变形云纹。三足上部皆有一半圆形纹饰带,正中是一个类似牛头的兽面纹,周边衬地纹为云纹,中间为圆形云雷纹。
整器由两部分组成,颈部与肩部可拆分。直口,唇部增厚,长颈,阔肩,圆鼓腹,圈足。口沿下饰一周云气纹。颈下部饰一周纹饰带,分为五层,1、5层为“工”字形云雷纹,2、4层为“回”形云雷纹,3层为十字形花瓣纹。肩部饰一周水波纹。腹部饰两个对称的舌形扉棱,腹部纹饰带与扉棱等宽,主题纹样为四个兽面纹,其中两个以扉棱为对称轴,鼻、眼、眉、耳分离。两兽面纹之间夹有一圆形涡纹。衬地纹分为五层,1、5层为花朵状云纹,2、4层为“工”字形云雷纹,3层为圆形云雷纹。圈足
从肩部分为上下两部分,可拆分。直口,方唇宽而厚,颈部较细长,腹部圆鼓,下接三个中空的兽蹄形足,裆部近平。颈部下半部分有三层花纹,分饰变形云纹、变形兽面纹及水波纹。腹部纹饰亦分为三层:上下两层饰方形十字斜线纹;中层纹饰由三个舌状扉棱分为三部分,以六个变形兽面纹为中心,两扉棱之间为一整体相连的兽面纹,另一兽面纹则以扉棱为对称轴,眉、眼、嘴分离。在两兽面纹之间是一简化的凤鸟纹,衬地纹则上下为云纹,中为十字形窗棂纹。
直口,方唇,长直颈,溜肩,圆鼓腹;腹部以下似碗,器底接近圈足底部,因此可称为“假圈足”。口沿下饰两周凸弦纹、颈中部饰多道弦纹。其下至肩部,纹饰分为四层:1层为“回”形云雷纹;2层看似水波纹,实际是模仿周代青铜器上的垂鳞纹;3层为一周小圆形乳钉纹;4层为一周方格纹样,方格中央为圆形涡纹。腹部纹饰分两层:上层看似卷云纹,实际上可能是由商周青铜器上的窃曲纹变化而来;下层为一周三角形的变形蝉纹,尖部向下,末端有小圆圈。圈足外饰多道弦纹。
直口,方唇,长颈略束,器口及颈部横截面呈等边三角形,下接三袋状足,分裆,足根略成蹄形,稍外撇。袋足饰以浮雕状的简化云纹。
敞口,方唇,颈部较长而直。颈部直至口沿下饰有四道纵向扉棱,扉棱较厚,脊部呈不规则锯齿形。口沿下饰一周变形蝉纹,共8个,尖部向上,以云雷纹衬地。颈部饰一周简化的龙纹,呈背视状,弯曲成横“S”形,云雷纹衬地。
敞口,方唇,束颈,肩部外鼓,腹部斜内收,底残。颈部饰两组弦纹,其间为一周圆形乳钉纹。肩部饰一周(8组)“回”形纹样,似为某种夔龙纹的变体。腹下部饰一周(6组)横“S”形纹样,应为窃曲纹的变体。
无胡三角形援,援中起脊,近援本处有一圆穿。有阑,阑侧有二长方形穿。长方形内,内中有一圆穿。戈两面从内至援本部饰阴线刻虎纹,虎作咆哮状,口大张,露齿,瞪眼,竖耳,双翼,身腰弯曲,蹬脚,露爪。
三角援,无胡,援中起脊。近援本处有一大圆穿。有阑,阑侧有两长方形穿。长方形内,内中间有一菱形穿。通体两面饰对称半圆形银色亮斑纹。
长援,援中起脊,中胡,有阑,阑侧有三个长方形穿,阑上下出齿。长方形内,内中有一穿。素面,锋利如初。
柳叶形细长叶,圆形銎,长骹直透锋尖,至叶部为脊。骹部两侧有对称弓形耳,骹耳部以上至叶脊饰竹节纹。骹部双耳间铸有浅浮雕蛇首,蛇身饰于高脊上,绕高脊盘曲。
柳叶形细长叶,圆形銎,长骹直透锋尖,至叶部为脊。骹部两侧有对称弓形耳,双耳间饰有圈点纹。
柳叶形细长叶,圆形銎,长骹直透锋尖,至叶部为脊。骹部两侧有对称弓形耳,双耳间两面对称铸有纵目纹。
柳叶形细长叶,圆形銎,长骹直透锋尖,至叶部为脊。骹部两侧有对称弓形耳。通体饰错格纹。
菱形宽叶,短骹直透锋尖。骹部两侧有对称弓形耳。双耳间铸有浅浮雕手心和虎纹,虎作咆哮状,口大张,露齿,舌上卷,瞪目,竖耳,身腰弯曲,蹬脚,露爪,尾上卷,作奔跑状。骹端饰一周回纹。
菱形宽叶,短骹直透锋尖,骹部近叶处有两对称弓形耳。双耳间两面分别铸有浅浮雕变形蝉纹,心纹和手心纹。骹端饰一周回纹。
菱形宽叶,短骹直透锋尖。骹部近叶处有两弓形耳。双耳间两面铸有浅浮雕蝉纹和手心纹。
尖唇,平折沿较宽,腹壁直,平底,腹外侧接三兽蹄形足。腹外侧饰一周不规则的纹样,似由窃曲纹变化而来。内底有一周凸弦纹。
整体呈长方柱形,两端有凸出的圆形“射”,均封口。外壁四面正中有一纵向凹槽,其内饰简化的龙纹。四隅凸起部分由横向的凸棱平均分为八节,节内饰云雷纹衬地,呈“田”字形排列。
盔形盖,饰四鸟形扉棱,扉棱间饰卷身夔龙,以乳丁为眼。肩部双耳为立体象头形,双耳间一面饰立体象头,一面为扉棱。腹下一兽形小耳,肩上饰夔龙,下腹饰卷身夔龙。圈足与下腹亦有扉棱,圈足扉棱间饰一跪牛。
舌形刃,上部内收成肩。正面饰牛头纹,肩部正面饰圆点纹,背面饰凸弦纹两道。
方形銎,銎口出沿,銎与身有分界。长方形身,窄弧刃。銎两面分别铸浅浮雕兽首纹。
圆唇微外侈,口呈多曲形(高圈足碗碗口为三十二曲,矮圆足碗碗口为三十六曲);弧腹,呈凸起的菊花瓣形状;圈足(圈足一高一矮,高圈足呈菊花形状)。碗心饰一圆形花蕊,花蕊四周花瓣刻划叶脉纹;近口沿处饰一周凹弦纹。一碗足外壁錾铭“绍熙改元舜字号”七字。“绍熙”为南宋光宗赵惇的年号,绍熙元年为1190年,是这件金碗的制造时间,“舜字号”可能是制造商家的名款。另一碗外底錾铭“先父”两字,可能指的是器物的拥有者。
六瓣葵口,方唇,平沿;腹部呈六棱形,分棱线从口部向下渐无,形成圜底。素面,器壁较厚。出土时内底有墨书“□宅□□□”、“□□”七字(中心有两字,周边为五字),可能是器物拥有者的标识。
钗头方平,钗身细圆;大多数钗尖呈圆柱形,只有一件略呈六棱柱形。5件为素面;9件钗头有纹饰,纹饰基本上是用双线饰正反连续的三角形,每个三角形内饰小圆圈纹,呈“品”字形排列。钗头和钗尖上压印有铭文,有“张家十分”、“张十二郎记”、“汪家造十分”、“何□三郎记”、“ □造张家记”、“寺街张家”、“瞿家十分”、“ □郎周记宝”等内容,可能都是制造商家的标识。
南宋(公元1127—1279) 共4件,通长18.2—20.6厘米 重18—37克 1993年彭州市西大街金银器窖藏出土 彭州市博物馆藏 圆头,细身,尖略粗。除一件为素面外,其余三件钗头均饰重叠圆环,圆环两两成组。金钗钗头和钗尖压铭有“王家十分”、“王家造十分”字样,应为制造商家的标识。宋代出土的首饰品不如前代丰富,多为钗、簪、梳、耳饰之类,其中又以钗为大宗,宋人崇尚古朴淡雅,首饰也较前朝简洁,反映了当时市民社会的流行趣味和服饰风尚
南宋(公元1127—1279) 通长17厘米,重23克 1993年彭州市西大街金银器窖藏出土 彭州市博物馆藏 圆头,细身,尖细小。钗头顶饰葵花形盖,由上向下饰牡丹、莲花、桃花等纹饰;钗头与钗身饰双凸弦纹,弦纹以下小碎点纹装饰成卷草纹。此钗采用锤揲工艺,两股分制而成,钗头用葵花形盖相连。
宽折沿,弧腹,平底。素面无纹,通体磨光。沿上錾铭“壬午陇宅置”,应为器物的制造时间及所有者。
直口,方唇,束颈,溜肩,鼓腹,圈足,内凹底。瓶口部錾铭“均休”二字,颈部錾铭“董”,足部外壁铭“五”字,底部刻铭“顺”、“天”、“石”三字。底部的铭文刻划与正式的铭记有较大区别,字形大,刻划痕迹浅。
南宋(公元960—1279) 高21.3厘米,口径3.8厘米 底径5.5厘米,重365克 1993年彭州市西大街金银器窖藏出土 彭州市博物馆藏 束口,翻唇,直颈,鼓腹,下接喇叭口形高圈足,足沿外翻。素面,器口部錾铭一“董”字,外底刻铭二“董”字。彭州金银器窖藏出土器物中出现大量“董”或“董宅的铭记,说明这些器物很可能为“董”姓家族所有。此铭文与正式铭记有较大区别,字大而浅,显得仓促草率,似匆忙间刻划上的。
直口,方唇微内敛,弧腹,饼足内凹形成假圈足。内底中心饰六瓣团花一朵;团花外饰石榴花结一圈,共有花结六朵,以石榴为结头,编结成柿形的中空花朵,相互缠绕。口部内沿饰一周卷草纹,足外部饰一周雷纹,口、足均衬以小碎点纹。口部外壁錾铭“齐”字,表明该银碗的拥有者为“齐”氏家族。
直口,方唇,弧腹,喇叭口形高圈足外撇。内底中心饰多曲荷叶一张,叶片叶脉呈弯曲状,荷叶中心饰一细尾、作爬行状的乌龟。足外壁錾铭“张家十分”,说明该银杯是私人作坊产品。
直口,方唇微内敛,八棱形杯身,弧腹,圈足亦为八棱形。内底饰相互缠绕的绥带纹花结两组,每根绥带两端呈三叶片形,上刻叶脉纹,绥带以等距饰圆圈纹。杯足外壁压铭记一组,已无法辨认,铭记的开头或结束处用月牙形錾刀对錾形成一圆形铭记作其押记。八角形器为南宋银器的崭新造型。
此盏素面,呈多曲形,分成6瓣,每瓣以凹线形成,中起凸棱。分瓣线条从口部延伸至腹底部。多曲形盏是宋盏中常见器形之一。
方唇,六瓣葵形口,喇叭形高圈足。盏体呈互相叠压的六瓣形,在每瓣边缘分饰莲花、葵花、梅花、牡丹花、石榴花及桃花纹饰,均衬以小碎点纹。盏内心饰六瓣团花一朵,花蕊高凸,中有一凸棱。凸棱上端满饰鱼子纹;下端为圆柱形;中又有一圆蕊,蕊瓣上刻细密的叶脉纹。蕊下腹地为柿形花瓣六瓣,每瓣上满饰鱼子纹。盏足外壁下部饰弦纹一周。盏内底团花镀金,使此盏成为“金花银盏”。
圆口,圆唇,宽平折沿,腹微弧,平底。折沿面饰阔卷草纹一周,以小碎点纹为地。底内饰双狮戏绣球图,绣球呈四出方孔圆钱形,球上有飘舞的绥带。狮头上錾有一“王”字,四肢粗壮,上满饰小碎点纹,毛绒感很强。两狮尾部不同,以示雌雄之别。盘沿下錾铭“王家十分记”,标明了此盘是王姓私人作坊的产品。
圆唇,平折沿,平底内凹,底下有三足。盘折沿面上饰雷纹一周。底心饰忍冬花结组成的团花纹。团花外饰一周十字花瓣纹。
此盘呈芙蓉花形,十曲形口,盘底心饰圆形花蕊,蕊上凸饰圆珠纹,花蕊周边有三花瓣相包,留出“人”字形蕊部。盘腹与底相连,形成双层重瓣形。瓣上满饰叶脉纹,瓣边缘錾有短而密 的弧线,瓣身錾长线,与瓣外形曲线相对应。盘内壁錾刻“董”字,沿外壁有压铭四个。
两件茶托型制相似。上部如杯,方唇,口微敛,直腹微鼓。中部如盘,微上翘,沿下折,呈六瓣葵花形。下为喇叭口形高圈足。器中空,无底。上、中、下三部分分别锤揲加工成形,由上部内折将其三部分连成一体。一茶托圈足外壁錾刻“德号”两字,中盘面上有墨书题记。另一件圈足外壁錾铭“敬甫”,足内壁錾铭“福”字,“福”字下有似一“臣”字的浅刻划铭记;中盘浅刻两处铭文,一处为“敬”字,另一处为一“鼎”字,字体较大。
圈足形托面,内凹,中部平,平肩,直腹,圆形重盘,下接喇叭口形高圈足,足圆唇外撇。中盘饰卷草纹,以小碎点纹为地。足唇錾铭一“齐”字。
注子直口,折平肩微斜,下腹略鼓,下收成平饼足,足平底。曲柄中空,流细长,接于折肩之上。双层莲花形盖,上层为四重球形仰莲,下层为四重覆莲,莲瓣错位叠压。覆莲下为筒形,外壁錾铭“董”字。器身素面,口外壁錾铭“董”字,底部錾铭“广平李宅”。
注子直口,直颈,溜肩,鼓腹,饼足。片形柄,流细长而弯曲。仰莲形盖,上立象钮。盖下部呈筒形,饰雷纹一周。器身颈部饰卷草纹、三角形蝉纹与卷云纹,蝉纹内饰兽头纹,颇为独特。腹中部饰双龙戏珠纹两组,而腹下部又饰三角形蝉纹,尖向下。足部饰卷草纹一周,压铭“罗祖一郎”。器口部外壁有铭文三组,唇部一组錾铭“充甫”,其下部压铭“罗祖一郎”,其对称处压铭“□司官□□”,后一字似押记。
注子直口,束颈,肩处起一折棱,鼓腹,平底内凹成假圈足。片形柄,流已残。盖上部呈凤鸟头形,勾喙如鹰,冠毛长飘,栩栩如生。壶身通体錾刻凤鸟纹、折枝牡丹纹和缠枝花纹,纹饰鎏金,凤鸟纹与壶盖凤头非常相似,双翅高展,凤尾细长,弯曲上飘,整个图案构思巧妙,线条流畅。
熏炉由炉盖、承盘和圈足组成。炉盖呈圆帽形,上有莲花形钮,莲中起七棱柱形蕊。承盘呈多曲形,大宽折沿,折沿中部呈台阶形。圈足直口,小折平肩,弧腹,敞口形足呈多曲形,腹部附两兽头耳。盖上部饰阔叶和卷草纹各一周,肩部饰双层覆莲,腹部在十个方形瓣内分饰莲花、葵花、喇叭花,口部饰雷纹;承盘饰莲花、荷叶纹;圈足口部饰仙鹤纹及卷云纹,肩部饰辫索纹,腹部在方形瓣内饰折枝花纹,底部在方形宽凸边莲瓣内饰折枝花。圈足外壁錾铭“董”,唇内面压铭“□官□□”,内壁墨书“董宅
炉盖弧顶,溜肩,直腹,直口。炉身子母口,喇叭形高圈足。炉盖顶部饰双凤穿花纹及卷云纹、折枝花纹,肩部饰两层卷草纹及小团花形镂孔,腹部满饰折枝花纹,“八”字形弧线内饰各种花瓣;器身上部满饰折枝花纹及圆珠纹,下部饰一周莲瓣纹;足部饰一周雷纹。纹饰多呈浅浮雕状。
一件唾盂方唇,口微敛,斜腹微弧,束直颈,平折肩,直腹,底微内凹。另一件唾盂方唇,口微敞,束直颈,斜折肩,直腹,平底。通体素面。平折肩唾盂唇面錾刻“□□三郎”。
翻唇,直颈略束,溜肩,带微弧的斜直腹下斜收,小平底内凹。颈部以下满饰如意云头纹,颈部錾铭“董”字及压铭“□回官□”。錾铭“董”标明了经瓶的拥有者,压铭“□回官□”表明此器是地方官府作坊的产品。
小口,翻唇,直颈,小平底内凹。瓶身颈部以下饰鸟纹和云气纹。鸟纹的头部较大,尖喙,曲颈,鸟身用细线纹饰出绒毛,双翅饰以大片羽毛,长翎状尾,整只鸟展翅欲飞,灵巧而生动。云纹呈团状,内饰以小碎点纹。盖口下敞,呈大喇叭形,素面。器底錾铭“周家十分”、“君谟置”。“周家十分”标明了制造商家,可以确定该经瓶是私人作坊的产品;而“十分”则代表制作器物所用银子是最纯的,这可能是打造者宣传自己产品的一种方式,不一定代表所用银子的真正成色。
莲瓣共四层,层与层之间莲瓣相互错位叠压。莲瓣与碗口之间的空白处上部饰一周鱼子纹,下部满饰刻划而成的碎线纹。
翻唇,宽折沿,束颈,阔肩,腹呈十二瓜棱状,下为圈足。足外壁錾刻“吉庆号”三字,器底亦浅刻“吉庆号”三字,字较大。通体素面。锤揲成形,器表磨光,厚重而不失大气,凝练而不失饱满。
据文献记载,两汉时期,对年满七十者授以鸠杖,生活上受到国家保护和享受一定优待。如《后汉书·安帝纪》载,元初四年“秋七月辛丑,诏曰:‘仲秋养衰老,授几杖,行糜粥’”。此砖画面建筑为一仓房,建于高高的台基之上,屋顶设有两气窗,显然是为了通气防潮。台基下右侧一人坐于席上,当是经办官员。右侧一持杖老人跪于地,双手持容器,忙着接收仆役给他的粮食,鸠杖只得暂时斜靠在肩上。神态十分逼真。
1984年彭州市九尺镇汉代墓葬出土
在长方形灶上置一釜一甑,一人伸手正要揭开甑盖。左边二人跽坐,身前置一长案,似在准备菜肴。后架上挂有三块肉。上方作一四阿式屋顶,简略地表现了厨房的建筑形式。
左边二人席地坐于长案后,持刀握物作切割状。一人似在说什么,另一人则作恭听状。案后架上挂猪肝一副和猪腿肘两块。右侧用三脚架支一大釜,一人跪坐持扇煽火。后方有四案重叠的厨架,上置碗盘等食具。
步卒六人,头皆戴帻,短衣束带。后四人均右手持棒,左手执棨戟,他们应是官吏出行前驱的伍伯。崔豹《古今注》:“伍佰,一伍之伯也。五人曰伍,伍长为佰,故称伍佰。”地方官府的兵卒差役也可充当舆卫前导。伍伯人数的多少,由官吏的官阶决定。《后汉书·舆服志》记载:“琐弩车前伍伯,公八人,中二千石、二千石、六百石皆四人,自四百石以下至二百石皆二人。”可知汉制没有六人的伍伯。因此前面有荷长矛、口中吹管的二人可能是亭长。《后汉书·舆服志》注引《纂要》:“雒阳亭长,
画面为一人首鸟身羽人。羽人头梳髻,颈部有长长的仙羽。在它身躯的圆轮中,有桂树一株,蟾蜍一只,这当然是表示月亮。周围有三颗闪亮的星星。 载月轮者为月神。画像砖墓中日月神砖一般嵌在西王母画像砖的两侧,说明西王母居天之中,并有日月神辅佐。
1986年彭州市升平镇汉代墓葬出土
灰陶,中空,模制。俑呈站姿,头挽高髻,脑后垂巾,下颚前伸,首微仰,额上皱纹弯曲至两颊。浓眉大眼,凸目,高鼻,大嘴斜张,露舌,下颚肥大,面部呈嘻笑状。上身赤裸,丰胸,鼓腹,右手弯曲作抚腹状,左手下垂提裤。丰臀高翘,两脚曲分立于地。造型优美,表情滑稽。
俑头戴帽,面部清秀,大眼,大鼻阔嘴,身着右衽交领窄袖长服,腰系带,双手持帚,腰微前倾,双脚并拢立于地。红陶,中空。
羊呈卧姿,昂首挺胸,头两侧盘角,眼鼻模糊,短尾后伸,前腿后曲,后肢前曲贴于羊身两侧,羊背有一圆形插孔,卧羊应为插座,红胎,素面,中空。
鸡呈站姿,昂首挺胸,双翅合拢贴于身体两侧,尾上翘,眼睛,耳朵,羽毛均用阴线刻划,灰陶夹砂,中空。
俑呈站姿,头戴兜鍪顿顶,顶部有圆孔,护耳外展上卷,面部丰满,大眼,神情肃然,身体雄壮,身着紧袖落地长服,外罩铠甲,项铠,披膊,护肘,腿裙组合而成。腰腹间围有抱肚,双手作握状,右手贴于腰间,左手贴于胸,双脚分立于椭圆形高台之上,脚穿靴,靴尖外露,台座上部左右对称处各有一圆孔。腿部两侧有模合痕,灰陶中空。
人马立于不规则底板上,马居中,双人牵马于两侧。马脖直立,昂首,四肢直立,马张鼻,双目外凸,两耳直立,马鬃披于额前,颈,脖两侧,尾垂于脚,马背负鞍。二马夫于两侧则身分别左、右手屈伸于马头作牵马状,马夫头戴冠,浓眉大眼,凸眉,高鼻,小嘴,大耳。身着圆领紧袖中长服,下着紧身裤,腰束带,腹前系结,脚蹬草履。红胎,马鞍、套、俑上身及履饰绿彩。马身、俑头、面部和脚饰褐黄彩。
俑呈站姿,头戴风帽,顶上有一圆孔,两侧有护耳,前凸,长服竖横,斜眼,眼珠外凸,大高鼻,阔嘴,平视前方,神情肃然,身着圆领,广袖落地长服,外罩铠甲,腰系带,左手曲肘作握物状于左下侧,右手肘部有一圆孔,右手曲肘作握物状于右腹上,双脚分立于不规则台座之上,台座中上部有一不规则洞。双脚着覆,脚尖外露,红胎,中空,饰青、黄、酱色釉。
陶质,红胎,中空,模制。呈长条形,两端各有一人首,蛇身相连,匍匐于地。皆头戴幞头,脑后系带垂于两肩。面部丰满,横眉,斜眼,高鼻阔嘴,神情肃然,左首平视前方,右首微向左侧斜视。饰绿、酱、黄、褐色釉彩。造型美观。
俑身匍匐于地,人首,头披长发于背脊,横眉,大眼,凸目,高鼻,大嘴微张,两大耳侧伸,耳垂饰圆形佩饰。鱼身弯曲呈"S"状,脊竖起,两侧鳞甲覆身。红陶胎中空,饰黑、褐、绿三彩。
陶鲵曲身匍匐于地,昂首,双目大睁凸目,嘴微张,颈直立,前脚五爪前伸,全身鳞甲分布均匀,灰胎实心,通体饰黄釉,绿釉点彩,釉层有细小开片。
雀立于不规则地板上,昂首挺胸,头顶羽冠,双目外凸,尖嘴,双翅合贴于尾上,尾曲垂于板上。红胎,底中空,饰褐、绿、黄三彩。
俑呈站姿,头戴帽,尖头长脸,立眉,斜眼大睁,高鼻阔嘴,长耳,平视前方,神情肃然,身体雄壮,上身赤裸,腹部外凸,双手交捧于胸前,背呈三角形,腰系短裙,双脚分立于多边形底板上,脚为四趾,鸡爪形。红胎,中空,饰绿、褐、黄三色釉。
俑呈站姿,头戴冠,脑后系带垂于后,粗眉,斜眼,高鼻,阔嘴,长耳,神情肃然。身体向左躬曲,头部保持平直,身着圆领广袖落地长服,腰系涤带,左手弯曲于左腿,右手握笏曲于右胸前,脚穿靴,脚尖外露,双脚前后分立于圆形台座之上,左侧台座上部有一圆孔。红胎,饰绿、黄、褐色彩。制作精美,线条纹路清晰,造型美观。
八出平折宽沿,口微敞,折沿八出斜直壁至圈足,圜底,紫红胎,施酱黄釉,底无釉,外壁中下部有一圆形穿孔。
圆唇,盘口,高领,长颈,溜肩,鼓腹,圈足,灰白胎,通体施青釉,肥胎厚釉,釉层开片。
圆唇,卷沿,敞口,斜直腹,圈足。灰白胎,通体施青釉,胎质细密,釉层肥厚,釉有细小开片。
尖唇,喇叭口,高领,长颈,丰肩,鼓腹,连接台座形下腹,圈足,腹部堆塑对称双环耳,白胎,通体施白中泛黄釉,釉有细小开片。
敞口,束颈,长圆腹,花瓣式圈足,通体有瓜棱形竖纹。白胎,施影青釉。胎质细密,釉层肥厚,温润如玉。景德镇窑产品。
敞口,斜直壁,平底。碟内采用印花装饰,内壁饰花草纹一周,底心饰双鱼纹、花卉纹及水波纹。芒口,薄胎,透光。白胎,施青白釉。景德镇窑产品。
鼓形器身,紫口微敛,弧腹,平底,灰胎。通体施青灰釉,内近底处饰凸弦纹一圈,沿外和近底处饰乳丁一周,中间堆贴缠枝花卉,胎体厚重,肥釉开片。
瓷质,轮制。敞口,六出花口,圆唇,深弧腹,矮圈足。通体施白釉。内壁六出筋,外壁有横读刻划铭文一行,三十三字,行书,全文为“彭州金城乡窑户牟士良施碗碟一料永充进盏供献售用祈愿神明卫护,合家安泰”。刻划铭文有窑口,造作人,器物名等内容,是典型的标准器,对于研究宋代瓷器制造业的历史和窑口断代具有珍贵的价值。此碗造型丰满,保存基本完整。
瓷质,轮制。方唇,敞口,斜折沿,深直腹,下腹折收至底,圈足。白胎,口沿至腹外壁施白釉,釉层肥厚,内壁有流釉现象。腹壁刻划四叶莲瓣纹。
尖唇,侈口,卷沿高领,颈微束,溜肩,鼓腹,高圈足,灰白胎,通体施灰白釉,釉层肥厚,分布不均匀,局部无釉,颈部饰两周凸弦纹。
圆唇,敞口,弧腹,浅圈足,内壁模印花卉纹,上饰一圈凸弦纹与波浪纹相隔,内底一圈凸弦纹,有八齿支钉痕,外壁弦纹5道,灰白胎,胎骨较厚,釉色白中带灰,釉质细腻,有光泽。
圆唇,敞口微撇,弧腹,圈足鸡心底,灰胎,厚重,施豆青釉,碗内底凹弦纹内模印花卉纹。
圆唇,宽折沿,沿面内凹,弧腹,圈足,紫红胎,通体施豆青釉,肥胎厚釉,外腹壁饰莲瓣纹。
圆唇,敞口,折沿,沿面内凹,弧腹壁厚,圈足,鸡心底。灰胎,质细密,通体施豆青釉,釉层肥厚,釉质光亮。
圆唇,侈口,弧腹,高圈足,外撇,红褐胎,通体施豆青釉,肥胎厚釉,外壁,足部分别饰有弦纹。
圆唇,敞口,弧腹,圈足。灰胎,胎体厚重,通体施豆青釉,釉面开碎片,内壁口部饰一圈暗印弦纹,外壁近口部饰弦纹。
圆唇,敞口,弧腹,圈足。鸡心底。灰胎,胎体厚重,通体施豆青釉,釉面光亮,开碎片,内壁饰草叶纹,外壁腹部饰四周弦纹。
尖唇,侈口,浅弧腹,圈足,白胎,通体施白中泛青釉。饰线描,平涂青花彩,内底饰一祥猴,左脚后起,右脚前蹬,作奔跑状,双手抱头回首戏一瑞桃。针刻:“付”字样,外饰双蓝圈,口沿处饰点彩,几何纹蓝圈,口沿处,足部各饰蓝圈,足底有跳刀痕。为明代中晚期景德镇民窑产品。
圆唇,侈口,浅弧腹,圈足,白胎,施白中泛青釉。线描平涂青花,盘底绘盘龙,针刻楷书体“宫”字,外饰双蓝圈,口沿饰几何锦纹双蓝圈,外壁近口处和底外饰蓝圈。为明代中晚期景德镇民窑产品。
圆唇,卷沿,斜直腹折收至足,圈足,白胎,通体施白中泛青釉,饰线描,平涂青花彩,内底饰五瓣花纹,针刻楷书“喻”字样,外饰双蓝圈,口沿处饰草叶纹,双蓝圈,外壁饰三狮穿花图纹,下饰卷草纹,口沿处足壁内外各饰蓝圈,足府饰两吉祥符号,足底有跳刀痕。为明代中晚期景德镇民窑产品。
圆唇,口微敞,深弧腹,圈足。白胎,通体施白釉。足底饰蓝圈,圈内竖读楷书“大明成化年制”款。薄胎,釉色莹润。为明代中晚期景德镇民窑产品,“大明成化年制”当为伪托款。
圆唇,侈口,弧腹,圈足,白胎,通体施白中泛青釉。饰线描青花,内底饰七字真言,口沿双蓝圈线内饰回弦纹,外壁腹部饰缠枝,卷叶花卉纹,下饰一圈回弦纹,外壁口沿处、足壁、足底各饰蓝圈。
尖唇,侈口,弧腹,圈足,白胎,通体施白中泛青釉。饰线描,平涂青花彩,内底饰花果枝,针刻楷书“相在”字样,外饰双蓝圈,口沿处饰点彩几何纹,蓝圈。口沿外、足部饰蓝圈,足底有方印吉祥符号,有跳刀痕。为明代中晚期景德镇民窑产品。
圆唇口微敞,沿外撇,斜直壁,下腹折收至足,圈足,白胎,通体施白中泛青釉。饰线描,平涂釉下青花,口部绘点彩、几何纹和两道蓝圈线,内壁近底处饰两道蓝圈线,内底饰花卉纹。外壁口沿、下腹部饰一道蓝圈线,外壁绘双凤,花卉纹。足底针刻楷书一“贾”字。为明代中晚期景德镇民窑产品。
圆唇,敞口,弧腹,高圈足,白胎,通体施白釉。外壁腹部饰釉里红苹果,石榴,瑞桃。内底饰双蓝圈,内楷书:“大明宣德年制”。款
圆唇,敛口,鼓腹,圜底。紫红胎,近底处有一周凸弦纹,圜底面中间阴刻篆书“瑞庭”二字。盖紫砂器造形简练,制作精良。